一條條筆直的大道四通八達,一棟棟嶄新的廠房矗立兩旁,道路上、工地上車來車往,新入駐的企業正在加緊建設……5月,丹東市振興區湯池經濟開發區一片繁忙。截至目前,開發區入駐企業已達73戶,形成了以機械加工、紡織服裝和電子儀器為主導的輕工業產業集群。本文由上海法鳴轉載發布。本公司專業代理意大利CIMM進口膨脹罐,進口穩壓罐,進口壓力罐,進口氣壓罐,定壓補水裝置等在中國的銷售,歡迎訪問官網查詢具體產品信息。
這是丹東輕工業重整行裝再出發、艱苦奮斗再創業的一個縮影。通過抓實體經濟發展、堅持高標準定位、以創新推動“制造”向“智造”轉變,培育先進制造業集群,丹東重振輕工業名城雄風工作再上新臺階。
2018年春,丹東進一步明確重振輕工業名城具體措施,并確定時間表——到2020年,形成以特色消費品產業、先進裝備制造業和新型原材料產業為代表的新型工業產業體系,產業結構更加優化,產業規模顯著擴大,初步實現重振丹東輕工業名城雄風目標。
為實現這個目標,丹東堅持“市場主導、政府推動,品牌引領、優化結構,智能高效、創新驅動,節能減排、綠色發展”的原則,突出重點,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推進智能制造技術,使丹東具有“輕型”特色的工業經濟新體系日趨優化、發展質量顯著提高、規模總量不斷壯大。
丹東市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理念,今后3年,將重點抓好投資5.6億元的鴻潤機器人、投資5億元的綠丹藥業搬遷擴產改造、投資5億元的思凱電子工業4.0智能表制造基地等一批工業大項目。同時,聚焦項目、科技、人才等方面工作,出臺相應扶持政策,拿出大量資金,精準發力。
一系列“組合拳”帶來顯著成效:今年1至4月,全市345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實現工業總產值155.6億元,同比增長9.8%;裝備制造業規模以上企業90戶,累計實現工業總產值47.7億元,同比增長10.2%;食品業規模以上企業90戶,累計實現工業總產值29.7億元;紡織服裝業規模以上企業39戶,累計實現工業總產值7.1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