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下放了管理權力,讓員工自控費用,一年節約開支300余萬元。這是發生在長慶油田采油一廠坪橋油田的事。4月6日,坪橋作業區經理馬朝陽在接受中國網采訪時說:“讓人人都成為費用控制的責任人,激發了員工前所未有的正能量。” 本文由上海法鳴流體設備有限公司轉載發布。上海法鳴流體專業代理意大利CIMM進口膨脹罐,進口穩壓罐,進口壓力罐,進口氣壓罐,定壓補水裝置等在中國的銷售,歡迎訪問官網查詢具體產品信息。
由采油一廠坪橋作業區管理的坪橋油田,是安塞油田低滲透中的低滲透區塊。由于這個地區開采已有20多年歷史,產量遞減快、油田含水高、地面系統老化、安全隱患多、成本費用高等多種不利因素,已成為制約油田健康發展的“攔路虎”。
從2014年開始,坪橋作業區借助采油一廠實施的“生產經營一體化運行試點”的機會,在制動產量、注水、材料費、維修費、安全環保等7項具體考核指標,細化作業區對基層井區考核,進一步加大精細管理力度的基礎上,將井區或站控中心可以控制的費用逐步下放權力,讓基層自主管理、自主運行,發揮大家的作用,讓人人都當成本管理的主人、人人都肩負成本管理的責任。
為從根本上激發員工控降成本的積極性,坪橋作業區根據上級生產經營有關規定,在符合政策的情況下,本著“誰節約誰受益”原則,將基層員工通過自主管控的節約費用按比例投入到安全環保隱患治理及民生工程改善上,這樣,員工通過在成本控制上的付出,改善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環境,直接嘗到了控制成本的甜頭。
好的政策就是激活動力的源泉。進入2016年,針對油田拉油點多、運費高、安全風險大的情況,全作業區上下聯手改造,減少拉油點5個,少用拉油罐車兩臺,年節約費用50多萬元。由于油井結蠟造成的修井費用居高不下,從2015年開始,坪橋作業區通過折算,變一次花費1萬多元的費用修井為每次只需2000多元的熱洗,在油井維護效果一樣的情況下,每年節省費用20多萬元。
采油一廠原來每年下達給作業區的外協費用指標為30多萬元,而每年的實際費用都在50萬元左右。2015年作業區將三分之一的外協費用下放基層自主管理,讓大家人人搞外協以后,當年的外協費用得到了明顯下降。2016年,坪橋作業區直接將50%的外協費讓基層自主管理,外協費用基本控制到了廠下達的指標。
嘗到控制費用“甜頭”的基層單位及員工,有些本屬于外雇民工干的活也自己動手干。去年,油區一段長4.2公里的管線出現隱患,需要更換,如果引進工隊,不但需要一個多禮拜的報批時間,影響生產,而且還需要花大的費用,但是作業區員工自發組織,連續一天一夜突擊勞動換好管線,沒有耽誤生產,還節約資金10多萬元。
原來的注水調剖通常都是引進市場化隊伍,每做一口井需要投資20萬元。從2016年開始,作業區通過自己培養技術人員,自主進行注水調剖的大部分作業,每口井只需費用14萬元。2016年共自主實施8口井,節約費用50多萬元。
每送修一次輸油泵變速箱,都得用費1萬多元。坪3點站控中心維護工郭宏斌通過自己學習,自主鉆研掌握了修理變速箱的技術,2016年讓站上的修理變速箱費用再沒有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