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改變了“有高原沒有高峰”的現狀,“蘇州制造”在國家重大科技創新項目中扮演的角色,必定就會更加重要、更加突出。本文由上海法鳴流體設備有限公司轉載發布。上海法鳴流體專業代理意大利CIMM進口膨脹罐,進口穩壓罐,進口壓力罐,進口氣壓罐,定壓補水裝置等在中國的銷售,歡迎訪問官網查詢具體產品信息。
5月中旬,中國“藍鯨1號”在南海試采可燃冰獲得成功,令全世界矚目。因為,與頁巖氣的開采一樣,這是一個國家科技實力的集中體現,意義非凡。
可喜的是,在這種彰顯國家科技實力的重大工程項目上,作為制造業重鎮的蘇州沒有缺席,由蘇州企業研制生產的3000多臺閥門,在可燃冰開采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提供了設備支持,值得廣大蘇州人為之驕傲、為之自豪。
其實,“蘇州制造”參與或助力國家重大工程項目,可燃冰僅僅是其中之一。在此之前,類似的新聞已有不少。譬如,去年,中國載人飛船神舟十一號成功發射,在“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中,打開太陽能帆板并調整角度的核心集成電路,就是由中國兵器214所蘇州研發中心研發生產的。這些核心集成電路為保障宇航員生命安全、精確調控飛船太陽能帆板和空間實驗室對接提供了技術支持。又如,前年,我國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機首架機順利下線,飛機上的很多零部件是用蘇州生產的高端數控機床制造出來的,各個零部件的精準度控制在毫厘之間。再如,前些年,蘇州的企業還承接了我國所有神舟系列、天宮系列,以及風云衛星等重要部件的振動與沖擊試驗,為我國航空航天事業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等等。
“蘇州制造”的身影頻頻出現在國家重大科技創新項目中,一方面說明“蘇州制造”業的門類比較齊全、基礎扎實;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蘇州制造”企業的能力與實力,特別在細分行業中擁有一批“單打冠軍”“行業小巨人”,諸如振動、凈化、數控等等。它們的絕對體量雖然稱不上龐大,但產品的先進性卻令同行嘆服。
那么,蘇州能不能像深圳一樣,每3-5年就會誕生一家國際性標桿型企業呢?這就需要蘇州的廣大企業切實回答好“創新四問”,在持續不斷的創新實踐的累積中,爭取從量變到質變,在越來越好的創新生態環境中,找到發生化學變化的“藥引子”。只要改變了“有高原沒有高峰”的現狀,“蘇州制造”在國家重大科技創新項目中扮演的角色,必定就會更加重要、更加突出。“蘇州制造”,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