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紡織到鋼鐵、從化肥到水泥,傳統制造業正遭遇前所未有的生存之困。湖北是國家重要的老工業基地和制造業大省,傳統產業存量大、企業多,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任務重大。
(資料圖片 來源于網絡)
“我們決不能在激烈競爭中落后,決不能讓發展機遇喪失,決不能在經濟轉型升級中無所作為。”湖北省經信委黨組書記、主任王祺揚,在湖北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報告中擲地有聲地說。
面對經濟新常態,湖北改變以往規模擴張、粗放增長方式,注重對傳統企業注入新思維,采用產業升級、智能制造、集約發展的新模式,增加技術創新和工業設計投入,讓傳統制造業“老樹發新芽”。 做設計服務型制造先行區
工業設計作為服務型制造的最重要一環,得到了湖北省領導高度重視。
早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湖北就先后開展了包裝設計、服裝設計、“產品設計專利大賽”等活動,有效地將設計與專利申請、產品創新結合起來,孕育了一批名優企業。
為進一步加快湖北工業設計發展,推進設計服務業與相關產業融合,2013~2015年,湖北相繼出臺《關于加快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湖北省人民政府關于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以及《湖北省省級工業設計中心認定管理辦法》、《關于推進工業設計發展實施方案》等文件。
特別是在《中國制造2025湖北行動綱要》中,提出制造業的發展要以產業轉型升級需求為導向,加快發展工業設計、工業大數據、電子商務等生產性服務業,積極培育新型服務業態,促進生產性服務業專業化發展、向價值鏈高端延伸,加快產業由生產制造型向生產服務型轉變。爭取到2020年,在船舶、航空航天、紡織服裝、家具、電子等行業,開展服務型制造的企業達到1000家;到2025年,開展服務型制造的企業達到3000家。并全力打造武漢“設計之都”品牌,成為全國服務型制造先行先試區。武漢成工業設計熱潮區武漢作為省會,可謂是湖北設計發展的代表。
本文由上海法鳴流體設備有限公司轉載發布。上海法鳴流體專業代理意大利CIMM進口膨脹罐,進口穩壓罐,進口壓力罐,進口氣壓罐,定壓補水裝置等在中國的銷售,歡迎訪問官網查詢具體產品信息。
今年6月15日,武漢市正式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致函遞交申請表,申請加入全球創意城市網絡“設計之都”行列。武漢以“老城新生”為口號,希望加入創意城市網絡推進創意設計產業發展,讓老城市煥發新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年底,華中最大的工業設計產業基地——“武漢D+M小鎮”落戶武漢。
武漢D+M小鎮將集聚一批上下游企業,設置設計創新、產業鏈整合及智慧工業、研究應用、眾創空間、服務配套和教育培訓等6大組團。企業只用提一個想法,就能完成從概念定位、設計、模具到產品乃至市場營銷的全鏈條解決方案,彌補了武漢工業設計短板,并計劃10年引入及孵化100余家工業設計企業,實現100億元產值。
不僅在武漢,近幾年,在湖北各地,工業設計發展都如火如荼。
從2013年起,湖北省已連續舉辦了三屆“楚天杯”工業設計大賽,一些企業充分利用設計大賽成果,推動企業創新,促進了企業的快速發展。“楚天杯”設計大賽已成為華中地區重要的工業設計賽事,受到了國內工業設計界的廣泛好評和高度關注,掀起了一陣“重視設計,促企業發展”的熱潮,并以此鼓勵設計創新思維、提升設計層次、擴大社會影響,極大地推動了“湖北制造”邁向“湖北創造”的步伐。
目前,湖北擁有東風設計研究院、烽火通信2個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先后認定省級工業設計中心34個。東湖高新區、武漢光谷的一些企業,已樹立自主設計和自主品牌的概念,紛紛設計出專有特色產品。 三方面加強頂層設計
盡管湖北的工業設計建設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政策不完善、工業設計人才流失、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夠、產品競爭力不強等問題,依然不容忽視。對于下一步的發展,湖北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相關負責人指出,將在政策、資金、交流機制方面給予支持。
完善支持政策。在行業規劃制定、國家重點工程、公共事業項目建設中,引入設計服務型制造;制定并完善設計服務型制造專項指南,有效提升設計服務型制造在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地位。
加大資金扶持。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重點支持工業設計及相關服務型企業開拓市場、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公共服務平臺,帶動社會資金支持工業設計產業發展。中央財政促進服務業發展專項資金、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等,對符合條件的服務型企業(包含工業設計企業)給予支持。
建立互動交流機制。建立互聯機制,組織參觀學習,促進部省、市之間的相互交流。加大對中西部地區支持力度,組織中西部地區到沿海設計服務型省市參觀學習。促進制造業與院校聯合,引導院校與企業、服務型制造企業、園區共建專業人才培訓基地,每年邀請國際、國內頂尖設計制造大師開展學術交流活動。積極引進富有創意、敢于創新、有較大影響力的國際、國內工業設計領軍人才,極力滿足地方經濟發展對設計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