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由中國一重承制的全球首臺“華龍一號”——福清5號主泵泵殼在大連核電石化公司完成制造交付,使我國核電裝備國產化制造能力實現了新的跨越。
作為國家老工業基地,齊齊哈爾市裝備制造業曾經一枝獨大。2015年5月開始,新的市委市政府班子根據全市的資源稟賦、要素基礎、產業優勢、區位條件,從市場有總需求增長空間和供給側有競爭優勢的領域著眼,經過調研論証,最后形成共識,確定“裝備制造整機、基礎零部件、金屬新材料、食品加工、現代畜牧、馬鈴薯、日用工藝陶瓷、冰雪體育運動、節能環保、養老、旅游和現代中藥產業”12個重點推進產業的全市產業發展
定位,推進工業轉型升級,全面構建新型產業體系。
2016年以來,全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省十二次黨代會精神,推進12個重點產業發展,加快構建新型產業體系。今年上半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4%,其中12個重點產業貢獻率達到40.6%。
改造升級“老字號”,鞏固壯大傳統優勢產業。全市立足完整裝備制造體系,緊緊抓住“中國制造2025”等政策機遇,謀劃推進裝備制造整機、基礎零部件和金屬新材料產業發展。發展裝備制造產業集群堅持以智能制造為突破口,提升有效供給能力,推動傳統優勢產業向中高端邁進,重點打造以中國一重為核心的重大技術裝備產業,以中車齊車為核心的現代高端軌道交通裝備產業,以齊重數控和齊二機床為核心的高端重型數控機床產業三大產業集群,培育金屬新材料、新能源汽車、農機裝備、石油成套裝備四個產業集群。今年上半年,裝備制造產業集群實現工業總產值72億元,同比增長40%以上。
深度開發“原字號”,推動產業鏈條延伸。立足豐富的糧食資源和礦產資源,搶抓馬鈴薯主食化等機遇,謀劃推進食品加工、現代畜牧、馬鈴薯、日用工藝陶瓷產業發展。食品加工產業上半年推進項目66個,總投資263.9億元。現代畜牧業以“兩牛一豬”為重點,實施標淮化規模養殖。馬鈴薯產業依托主食化戰略,實現了全產業鏈發展,今年播種面積達到140萬畝。
培育壯大“新字號”,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全市謀劃推進旅游、冰雪體育運動、養老、現代中藥、節能環保產業發展。旅游產業重點以扎龍旅游開發為牽動,對全區域旅游資源進行整體規劃,打造生態特色旅游品牌。作為國際老年友好型城市,目前正在建設鮮明村生態養老中心、觀湖養老公寓等6個超億元項目,養老產業走在全國地級城市前列。
本文由上海法鳴流體設備有限公司轉載發布。上海法鳴流體專業代理意大利CIMM進口膨脹罐,進口穩壓罐,進口壓力罐,進口氣壓罐,定壓補水裝置等在中國的銷售,歡迎訪問官網查詢具體產品信息。
在中車齊齊哈爾公司交通裝備有限公司轉向架車間,工人正利用數控化設備進行焊接生產,目前公司已向肯尼亞蒙內鐵路交付四種貨車890輛。公司總經理助理王曉軍向記者介紹,今年1-6月完成新造貨車13種5699輛,迎來了近5年內的生產高峰。
為推進十二大產業發展,齊齊哈爾市集思廣益,全鏈條謀劃、全要素提升、全方位服務,向產業發展聚焦發力。
全鏈條謀劃。圍繞全市重點推進產業和縣(市)區主導產業的上下游關系謀劃引進項目,打造全產業鏈發展模式。夯實產業發展基礎,抓好種養基地、孵化器、園區建設。補齊產業鏈條短板,圍繞重點產業的重大項目上下游關系謀劃配套項目,做到同步規劃、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投產。推動跨區域合作,圍繞各縣產業布局推進區域合作協作,打造整體的區域品牌。
全要素提升。圍繞總體規劃、產業政策、市場導向、科技創新、人才支撐和金融支持等目標,根據實際制定扶持政策,優化資源配置,構建產業發展的支撐體系。在技術科研上,與中科院、鋼研總院、哈工大等35家科研單位和高等院校密切聯系、開展協作﹔利用現有5家國家級和40家省級工程技術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科研主體,生成科技成果86項。
全方位服務。圍繞企業需求,全方位服務項目建設。深化投資審批制度改革,市級行政審批事項精減到130項,實現“一號申請、一窗受理、一網辦結”,進一步優化審批流程、壓縮審批時間,服務效率和質量明顯提升。完善產業政策體系,針對12個重點產業編制專項政策,實行差異化放權,根據各區現有產業發展特點,確立產業發展重點。
經過充分調研,全市確定以構建新型產業體系為牽動,實施重點產業倍增計劃,打造裝備和食品2個千億級產業集群,打造裝備制造整機、基礎零部件、金屬新材料、食品加工、現代畜牧、養老、節能環保、旅游等8個百億以上產業,打造日用工藝陶瓷、馬鈴薯、現代中藥、冰雪體育運動4個十億以上產業,用4~5年時間實現12個重點推進產業總產值比2016年末翻一番,走出一條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優勢充分釋放的全面振興發展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