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設備的檢修維護在大多人眼里,是男人干的活。但在湛江農墾華海公司華豐糖廠動力車間水處理工段,卻有一位優秀的女工匠,她帶著一支娘子軍,23年來矢志不渝守護機器設備,無怨無悔為糖廠這份“甜蜜事業”奉獻青春和力量。她就是黨的十九大代表、華豐糖廠水處理工段班長陳燕華。
“我相信只要每一名黨員都多一份責任、多一份擔當,都能做到愛崗敬業,我們的事業一定能煥發新光彩。”陳燕華說。
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
華豐糖廠地處徐聞縣曲界鎮,距湛江市區150多公里。近日,記者一大早從湛江市區出發去華豐糖廠,沿途駛過高速公路、國道、省道、縣道以及農場自建的硬底化道路,一路奔波2個多小時終于來到陳燕華的工作地。
見到陳燕華時,她正在和6名同事一起檢修糖廠爐水泵的軸瓦。略顯昏暗和悶熱的車間沒有空調和大風扇,只有一盞白熾燈照亮著幾個工人的身影。分解設備、檢查、調試、校對……同事之間配合默契,各個檢修環節開展得有條不紊。這就是陳燕華的工作日常。
“軸瓦是確保鍋爐能否正常運轉的關鍵,技術指標要求非常高,需要反復校對,從調試到完成,一般需要幾天時間,如果遇到需要更換軸瓦的情況,耗時至少半個月。”華豐糖廠動力車間黨支部書記黃排告訴記者,再過一個多月就進入榨季了,這段時間正好是機器設備檢修期,檢修工作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榨季的安全運行,容不得半點疏忽。這項工作十分繁瑣和枯燥,有時候每天需要在同一個位置坐上好幾個小時,不停重復著同一個動作,每個動作都來不得半點馬虎,需要特別強的耐心和責任心,很多人做了幾天就受不了。
別人干不了的工作,陳燕華一干就是23年!在她的眼中,像檢修軸瓦這種工作算是輕松的了,在水處理箱內除銹除垢才是真正的辛苦活。每個榨季結束后,糖廠都要對設備進行檢修,作為華豐糖廠水處理工段大班長,陳燕華和班組同事不但要在三個多月的時間內完成糖廠大大小小的水泵檢修,還要完成2個熱水箱、1個軟水箱和1個過濾器等水處理箱的除垢除銹工作。
在檢修水處理箱時,陳燕華和班組的女工要鉆入口徑不到40厘米的大箱里鏟除積垢,由于大箱里面氧氣不足,不到半小時就要鉆出來呼吸一下新鮮空氣,再鉆進去繼續工作。從里面鉆出來時,全身上下就像黑炭一樣,都分不清誰是誰。
作業時,陳燕華需要拿著鏟子和高壓水槍不停地敲打、沖洗水箱表面,防止鐵銹繼續腐蝕水箱。“嗡、嗡、嗡”猛烈敲打的聲音常常讓她產生嚴重的耳鳴,甚至常出現頭暈的現象。有時候一天下來,經常會感到四肢疼痛,回到家動都不想動,有時拿筷子手都會抖。但陳燕華和班組同事們從不埋怨,在除銹除垢的那長達20多天的艱辛日子里始終堅守崗位。
“要想榨季過得平穩,設備運轉正常,就得現在辛苦!再說了,我是一名共產黨員,就應該帶頭做好表率作用,熱愛本職工作,帶頭吃苦耐勞。”陳燕華說。
陳燕華和班組同事的長年堅守,收獲了累累碩果。近年來,她所負責的水處理工段沒有發生一例機械事故和人身安全事故。華豐糖廠動力車間水處理工段的設備檢修項目經“三級”驗收,優級率均達到100%,榨季設備安全井然有序。
全力站好最后一班崗
陳燕華今年48歲,已是有著25年黨齡的老黨員。在黨組織培養下,她逐漸成長為具有嫻熟專業技能的工匠,她與同事的持之以恒和精益求精也贏得肯定:動力車間女工小組2013年被評為“全國五一巾幗標兵崗”,她本人也被評為“全國五一巾幗標兵”。
“1994年,我來到糖廠水處理工段工作。在這個崗位上,修機期要進行設備檢修,榨季生產期要保證向鍋爐供給充足的合格軟水,確保設備安全運行。責任大、壓力大,都扛過來了。”陳燕華回憶。
剛入職的那幾年,華豐糖廠多次派陳燕華去外地糖廠學習取經。當她看到兄弟糖廠技術設備先進,產能遠遠超過自己所在的糖廠時,便在心中暗下決心:不僅要取回“真經”,更要將其發揚光大。
在那段時間里,陳燕華夜以繼日發奮學習和攻克難題,迅速掌握了各項檢修運行技術。生產中,軟水質量好壞直接影響到鍋爐的安全運行和使用壽命。2012年華豐糖廠鍋爐使用的深井水硬度嚴重超標,陳燕華本著對工作高度負責的態度,帶領班組人員加班加點開展QC攻關活動,最終解決技術難題,使軟水硬度等多項技術指標得到較好控制,不僅及時消除安全隱患,每榨季還為糖廠節省投入20多萬元。她還創造性地向車間提出加裝高效板式加熱器,大大提高鍋爐的燃燒效率,節能降耗、提質增效十分明顯。
本文由上海法鳴流體設備有限公司轉載發布。上海法鳴流體專業代理意大利CIMM進口膨脹罐,進口穩壓罐,進口壓力罐,進口氣壓罐,定壓補水裝置等在中國的銷售,歡迎訪問官網查詢具體產品信息。
如今,再有兩年就將退休的陳燕華正一門心思帶徒弟,將自己的技術傳授給年輕的女工們。“技術學到了就是自己的,沒人偷得走”,是她對徒弟的口頭禪。
在工友卓海輝眼里,陳燕華是德高望重的老大姐,不怕吃苦,對工友很照顧。技術上有什么不懂的問她,她都會慢慢地詳細教你,直到你學會為止。“她是這個工段的負責人,技術也是最好的,很多工作她親力親為。加上長年勞作,她的腰不是很好,工作時間太長的話,都是整個人跪下來去完成這項工作。很佩服她這種精神,這么多年一直堅持走過來,真的是個優秀共產黨員,我們學習的榜樣。”卓海輝說。
即將赴京參加黨的十九大,陳燕華倍感期待、重任在肩。她說,自己最關心的還是基層工人的權益保障,近期將進行基層調研,了解基層工人訴求,將他們的聲音帶到十九大。
對話:把基層工人心聲帶上大會
湛江日報:您什么時候入黨的?“初心”是什么?
陳燕華:我是1992年8月入黨的,心態是很平常的,入黨的動機也很單純,是在一位老書記的帶領下入黨的。這位老書記贊揚我工作認真負責,積極向上,希望我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其中的一員,做好帶頭作用。我認為,“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黨員要發揮先鋒模范作用,走在前頭、起到旗幟帶領的作用。
湛江日報:一路走來,您最感謝的人是誰?為什么?
陳燕華:一路走來,我覺得最感謝的是我的公公。他是農墾開墾先驅之一,也是一名老黨員。他經常會對我說:“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是在黨的正確領導下換來的。我們要對得起黨賦予我們的工作,對得起領導對我們的信任,勤勤懇懇,不計個人得失,做好本職工作。”
湛江日報:您最看重的是哪一次榮譽或獎勵?背后有什么印象深刻的故事?
陳燕華:我最看重的是2010年我們集體獲得的“湛江市巾幗文明崗”榮譽。當時我們班組檢修期所負責的五大水箱的鏟銹工作、五臺爐水泵其中有三臺高壓爐水泵的解體工作,都是重體力工,全交給我們清一色的“娘子軍”負責完成。我們班組頂住壓力,團結一致,按時按質按量完成所有的檢修任務,并達到優級。我們這一年檢修期的辛苦付出得到了湛江市的認可,我們水處理崗位首次被光榮地評為“湛江市巾幗文明崗”。
湛江日報:十八大以來,您的身邊發生了哪些新變化?
陳燕華:十八大以來的五年,我感覺一個顯著的變化就是政府越來越高效,百姓得到的實惠越來越多,越來越有信心。還有,生活環境更好了,道路更寬了,交通更便利了,職工的收入增加了。特別是今年我們糖廠的工人人均年收入達到4萬元左右,比去年增加了近1萬元,工人們都特別開心,特別感謝黨組織的關心。
湛江日報:作為湛江唯一來自基層的十九大代表,您有什么感受?將會把哪些基層心聲帶到大會?
陳燕華:來自一線,我既感到無上光榮,又感到責任和壓力的重大。這既是組織對我的信任,也是全市黨員對我的鼓勵。我將會把這份信任和鼓勵化為履職的動力,恪守職責,以飽滿的激情將基層工人的心聲帶到大會。
我對獨生子女父母的養老問題抱有很大的期待。我們這一代工人“60后”的居多,基本是一胎。獨生子女照顧老人的壓力大,希望政府更多的關注“60后”工人的養老問題,提供更全面、更便捷的養老服務。
再過兩年我就退休了。退休后我還會繼續關注基層工人們的心聲和權益,切實認真履行好黨代表的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