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源泉,科技創新是國家崛起的筋骨,民族進步的靈魂。
長慶油田采油五廠,一群穿著紅工衣的石油“尖兵”活躍在姬塬大地上,在科技的海洋中遨游,用智慧的“鑰匙”開啟地下“黑金”。
2012年以來,長慶油田采油五廠李軍建、魏江偉等一大批年輕的技術骨干當選為技術專家,39項科技成果獲得公司科技獎勵,科技在全廠原油生產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實施科技“興油”的戰略中,科技澎湃出強大動力,加速推動著全廠生產的發展。
技術創新顯活力
近年來,這個廠按照“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指導方針,以強化全廠創新主體地位為基礎,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為動力,大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2016年5月10日,這個廠勞模創新工作室與職工技術創新工作室在馮地坑倒班點啟動運行并舉行了揭牌儀式?!皟墒摇笔侨珡S廣大職工創新才智和創造成果的集中展示平臺,也是持續深化創新型企業建設的“遠航碼頭”。自成立以來,我廠圍繞降低成本、節能減排、技術改造、技術革新、安全生產等主題,組織開展技術攻關、管理創新、科學研究等活動,推廣普及先進的創新理念、技術和方法,解決本行業、本單位的技術發展瓶頸,促進全廠的科技進步。
科技創新,如雨后春筍。2014年,王英輝發明了“13141”注水泵盤根填裝法,有效解決了注水泵盤根頻繁刺漏問題,僅姬五聯合站注水泵刺漏維修這一項,每年可節約費用68.5萬元。他的“注水盤根填裝方法”獲油田公司第二屆員工創新成果二等獎,其本人獲得油田公司“十大工人發明家”,陜西省“杰出能工巧匠”稱號。2016年,強鵬綱自創發明了井口防噴罩,在給麻黃山北作業區200口油井戴上“緊箍咒”后,不但根除了原油肆意噴濺,而且顯著降低了勞動強度,經跟蹤分析試驗效果,防噴有效率達到100%。
拉動生產快步跑
科技是動力是引擎,拉動著全廠生產快跑。
5年間,在科技創新支撐下,這個廠以精細管理和提質增效為主線,緊緊圍繞“結合生產,服務生產”的總體思路,深入分析目前油田生產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和瓶頸難題,以自主創新與外協攻關為依托,狠抓科研立項管理,強化過程監控,加快科研成果轉化。
這個廠科研工作堅持與生產建設緊密結合,針對各油藏開發矛盾及開發效果,及時申請各類科研項目。通過開展剩余油、數值模擬跟蹤研究,地質特征及開發技術政策適應性研究,前期評價及目標區優選項等目,提出調整措施,改善開發效果,不斷挖掘油藏潛力,解決油田開發難題。
本文由上海法鳴流體設備有限公司轉載發布。上海法鳴流體專業代理意大利CIMM進口膨脹罐,進口穩壓罐,進口壓力罐,進口氣壓罐,定壓補水裝置等在中國的銷售,歡迎訪問官網查詢具體產品信息。
在針對性的開展科研項目立項工作的基礎上,強化科研項目管理,實行項目專人負責制。定期組織檢查,特別是對每年的重點項目,在技術力量不具備的情況下,實行公開招標,合同簽訂后實行“月度跟蹤、季度聽取匯報”,實時掌控項目進度,確保受控運行。
以“油田增儲與效益建產”和“提高采收率”為目的,狠抓科技攻關,老油田穩產方面,結合油藏開發矛盾,突出“控水穩油”“提高開發效果、延長低含水采油期”等重點,抓主要矛盾開展集中攻關,進一步加大油藏開發規律研究,確定合理的油藏穩產技術對策,確保油藏長期穩產。新區上產方面,深化油藏老區滾動擴邊潛力及淺層復查研究,精細刻畫砂體走向,優選滾動擴邊潛力區,加強近年產建油藏的地質規律研究,尋找油氣富集區,指導后期產能建設,打通優質效益建產之路,目前新投油井平均單井產能較公司考核提高0.2噸。
近年來,通過技術人員自主研究與外協結合,這個廠榮獲油田公司技術創新一等獎7項、二等獎7項、三等獎13項等榮譽。管理的姬塬油田水驅狀況、壓力保持水平、自然遞減律、含水上升率等開發指標穩步好轉,油田開發形勢穩中向好,持續保持了I類開發水平。
試驗田結碩果
在科技創新的道路上,這個廠加大新工藝新技術的試驗與研究力度,使其成為原油上產的“新利器”。
2016年5月,在姬十計量接轉站,一套新型的采出水處理一體化集成裝置投運了,這項新的采出水處理技術是培養出的特種微生物菌種通過自身氧化、還原、合成等生命過程,把復雜的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出能量可供其自身生存與繁殖,微生物以采出水中的污染物為營養源,不斷地新陳代謝,達到污水凈化的目的。
“通過微生物菌處理后的采出水含油、懸浮物含量均在10mg/L以下,且微生物菌對污水中H2S有明顯去除效果,經檢測采出水腐蝕率0.0178mm/a,小于行業標準腐蝕率為0.076mm/a。”這個廠技術人員介紹道。
這個廠在采出水處理方面建立的這支微生物“菌隊”,有效地改善了采出水水質,確保了油田“注好水、精細注水”。此外,專業化洗井試驗、塑料合金防腐蝕復合管等新工藝新技術試驗,在全廠的原油生產中得到應用,效果良好。
今年6月份,黃3區二氧化碳驅項目順利通過了公司驗收,9月份,集團公司徐正順教授一行對該項目進行調研時指出,黃3區CO2驅先導試驗項目為超低滲油藏首例CO2驅油與埋存試驗項目,長慶油田需逐步摸索獨有的工作制度,形成新型“長慶模式”驅油技術。目前,在這項“高大上”的試驗項目中,優選的3口注入井,預測評價期15年。可實現累積注氣37.6萬噸,采收率較水驅提高10.1%,噸CO2增油0.49t。且CO2驅油可以實現CO2埋存與提高油田采收率的雙重目的,從經濟、社會、環保等方面對國家制定CO2溫室氣體減排相關政策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如今,這個廠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多方參與,多形式、多渠道、多領域的科技合作非常活躍。比如,與西安朗威石油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開發出注水井流量計在線標定裝置,解決了流量計室內標定工作量大的問題。
近年來,這個廠油井措施重點加大低產低效井治理、恢復性解堵及中新工藝新技術攻關試驗,針對常規調剖體系人工參與度高、地下成膠風險大、有效期短等問題,在某油藏擴大PEG-1單組分凝膠調剖試驗,并開展參數優化,按照“集中試驗、連片治理”的原則,2017年在連片見水區部署擴大試驗100口,累計完井37口。在某油藏連片堵水區實施15口,目前已經取得突破性進展,開發形勢變好,實施區域單井產能上升,綜合含水下降,見效井比例高,見效23口,單井日增油0.48t,累增油1342t,見效比46.0%。(陶麗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