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來河北省累計形成地下水壓采能力38.7億立方米全國最大漏斗區水位何以回升
全省淺層、深層地下水位均開始回升。近日,來自省水文水資源勘測局的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全省淺層地下水位比治理前上升0.58米,深層地下水位上升0.7米。
河北是典型的資源型缺水省份。上世紀80年代以來,我省年均超采地下水50多億立方米,形成了全國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區。2014年,國家決定在我省開展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試點。試點開展以來,我省堅持“節、引、蓄、調、管”多措并舉,確保治理目標如期實現。三年來,累計形成地下水壓采能力38.7億立方米。
對于我省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試點工作,日前,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作為第三方進行了評估。評估結論為:河北省的試點工作方向正確、方案合理、措施有效、推進有力,取得了明顯成效,并形成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綜合治理模式,實現了試點的預期目標。
定水價,確水權
利用市場機制促進節約用水
“‘一提一補’的價格機制,大大調動了我們節水的積極性。”近日,衡水市桃城區東莊村村民王澤明對筆者說。
王澤明給我們算了算他家的節水賬:家里有30多畝地,以前澆水每畝地要用水230立方米左右,費用是五六十元。改革后,為了節水,他把大畦改成了小畦。每畝地只用水170立方米左右,算上節水調節基金給的補貼,費用只有三十多元。
王澤明所說的“改革”,指的是近年來桃城區在全國率先推出的“一提一補”農業水價綜合改革。
“一提一補”中的“一提”,就是用水澆地以電計量水價,用電每千瓦時提高0.3元;“一補”,就是財政部門按用電量每千瓦時補貼0.141元。然后,將提高的每千瓦時0.3元和政府補貼的每千瓦時0.141元納入到節水調節基金。最后,將節水調節基金按承包地面積平均補貼給農民。
這樣,如果農戶用水高于全村的平均值,返還的節水調節基金則低于自己的分攤費用;反之,返還的基金則會高于自己分攤的費用。這樣,就形成了“誰節水,誰受益”的利益分配新格局。
本文由上海法鳴流體設備有限公司轉載發布。上海法鳴流體專業代理意大利CIMM進口膨脹罐,進口穩壓罐,進口壓力罐,進口氣壓罐,定壓補水裝置等在中國的銷售,歡迎訪問官網查詢具體產品信息。
村民反映,“一提一補”這個方法很接地氣。現在村里人澆地,都要先算算節水賬。
如今,“一提一補”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模式,正在全省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試點地區推廣。
“針對水資源的稀缺性,要采取市場手段進行調節,多用多掏錢,少用少掏錢,不用不掏錢,甚至少用要獎勵。”省財政廳農業處處長賀志說。
為此,2014年試點伊始,我省就在試點地區實施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建立符合市場導向的水價形成機制,促進農業節約用水。
試點過程中,我省在115個試點縣(市、區)全面推行“超用加價”“一提一補”“終端水價”等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模式,實現了試點項目區全覆蓋。
用水有了價格調節機制,確立水權便成了必要之舉。
省水利廳水資源處處長彭峻嶺介紹,按照政府主導、公平公開、可以持續等原則,我省出臺了《水權確權登記辦法》,水權分配實行“按地配水、分水到戶、水隨地走”。試點區115個縣(市、區)的1033萬戶農民取得了水權證,實現了超采區農戶水權分配全覆蓋。
少取水,嚴管水
關停機井,設定“紅線”,從嚴管控地下水開采使用
近日,筆者在滄州市某貨場的一間井房里看到,井口已被封得嚴嚴實實。
滄州市節水辦負責人介紹,這原來是一口自備井,已被關停封存。不過,井下依然裝有監控設備,定時上傳地下水位變化數據。
早在2005年,滄州市就開始關停市區的自備井,目前已關停全市287眼井中的273眼,每年減少深層地下水開采近2000萬立方米。
缺水就打井——這曾經是我省解決用水問題的主要方法。不過,嚴重超采地下水帶來了地面沉降等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
試點以來,我省建立城市機井管理檔案,逐井明確位置、產權、取水量等基本信息。制定超采區關停井技術規范,建立封存備用井管理制度,明確啟用條件和審批程序。三年來,全省共關停機井7000多眼,最大限度地少取用寶貴的地下水。
少取水,離不開嚴管水。
近日,筆者在省水文水資源勘測局的大屏幕上看到,該局新建的水資源管理信息平臺上顯示著全省數千個地下水位監測點。這些監測點定時上傳數據,實時監控著全省地下水的開采量和水位變化。
省水文水資源勘測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三年來,我省新增地下水位監測站1690處,新建非農取水監測站點5658處、農業取水監測站點6.37萬個,實現了地下水水位、開采量的動態實時監測。
在有效監控之下,我省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設定用水總量“紅線”,對各地合理分解水量指標,實行超用限批,嚴管開采取用。
重節流,廣開源
節約當地水,引調外來水,大力優化水源利用
“又是一個豐收年。”近日,望著場內收來的玉米,寧晉縣農業局原種場場長郭獻彬高興地說。
讓郭獻彬更高興的是,今年原種場的玉米雖然增產了,但農業用水卻減少了。這表明他們推廣節水技術的努力沒有白費。
為有效節水,今年該原種場采用了目前全省先進的玉米水肥一體化灌溉技術:將化肥直接注入到混合罐,與灌溉水混合,然后通過滴灌管輸送到玉米根部。
郭獻彬說,該技術節水效果非常明顯,每畝地澆一次水可節水30多立方米。
像寧晉縣農業局原種場一樣,我省在試點過程中堅持節水優先,抓好高效節水工程建設,推廣噴灌、膜下滴灌等節水節肥灌溉技術。全省三年累計推廣節水工程面積達94.6萬畝,節水1.17億立方米。
除了工程節水,我省還綜合施策,千方百計節約水資源。
調整結構節水。因地制宜調整種植結構,在深層水超采區,實行一季休耕、一季雨養,三年共調整種植結構面積380萬畝。
實施農藝節水。推廣冬小麥春灌節水穩產配套技術,實現小麥節水穩產。全省3年累計推廣節水抗旱品種1700萬畝,節水8.5億立方米。
“壓減地下水開采,一方面要大力節約使用水資源,另一方面,我省還存在供需缺口,還需要用外來水補上。”賀志說。
三年來,我省充分利用黃河、漢江、衛河等可用地表水水源,通過改造提升位山引黃、引黃入邯和衛河引水工程,優化配置沿線河湖生態和農業用水,新增外調灌溉水量;通過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置換,新增地表水灌溉水量,實現地表水置換地下水灌溉面積348.9萬畝。
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是一項巨大工程,也是一個長期過程。按照我省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規劃,到2020年,全省將實現地下水基本采補平衡;到2030年,實現采補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