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業機器人、柔性自動生產線為支點,吉林華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木塑產品制造車間將實施智能化改造。而主導這個智能化生產建設項目的技術團隊,是來自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的“江蘇省物聯網工程中心”。本文由上海法鳴流體設備有限公司轉載發布。上海法鳴流體專業代理意大利CIMM進口膨脹罐,進口穩壓罐,進口壓力罐,進口氣壓罐,定壓補水裝置等在中國的銷售,歡迎訪問官網查詢具體產品信息。
據了解,該校以“江蘇省物聯網工程中心”為依托,已為多家企業解決了技術難題,并為五洋紡織機械有限公司打造了“智能工廠”。此次為吉林華邦打造的“智能工廠”,將成為木塑制造產業鏈上諸多企業集群的一個“智能平臺”。在這個信息化平臺上,供應鏈、生產鏈、銷售鏈、客戶端、體驗端、服務鏈都將實現智能匹配,信息實時更新,形成完整的產業閉環。
高強共擠木塑材料是吉林華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拳頭產品,防蟲防潮、耐磨抗刮,廣泛用于園林、建筑、家裝、家具、包裝等領域。此次智能化改造工程總投入2.6億元,預計3年完成。達產后,年產量將達到5萬噸,生產綜合效率將提高30%,廢品率降低50%,減少用工40%,生產成本最多可降低10%,利潤率至少可提高8%,中國木塑行業“走出去”的國際競爭力將大大增強。
“未來,全世界的客戶拿著iPad就可以給中國的木塑企業下訂單,分散在各地的客戶通過平臺智能匹配,根據型號、訂單量、交貨時間等優先分配生產,用最少的物流成本配送到客戶指定的地點,遠程安裝服務,甚至連發票都可在平臺上開具。”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物聯網應用技術專家王云良教授介紹,在智能平臺上,分散的個性化訂單可以實現標準化、規模化生產和體驗服務,大大降低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實現柔性化制造。
據了解,該中心為企業解決技術難題僅是校企合作成果之一,物聯網技術應用專業也由此成為“明星專業”。常州機電于2011年開設了物聯網技術應用專業,組建物聯網技術應用科研團隊,搭建制造業信息化服務網絡,以適應制造業信息化發展需求。依托省物聯網與制造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該校以共同承擔研究項目為切入點,一方面通過物聯網技術幫助企業改造傳統生產與管理模式,讓企業走上智能制造之路;另一方面吸收學院教授、年輕教師參與項目研究,并吸納學生參與,走上了產教融合、校企同步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