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工業園區開發建設20多年來,外資一直是促進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重要力量,在區域經濟增長、技術創新、產業升級、人才集聚、城市面貌、社會進步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貢獻。去年,蘇州工業園區新增外資項目447個,較2016年增長20%,其中新立275個、增資172個,注冊1000萬美元以上項目39個。
截至2017年底,園區累計吸引外資項目4000多個,包括92家世界五百強企業投資的156個項目;累計注冊外資達418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303億美元。
縱觀外資多年來在園區的落戶、成長、扎根,依賴的并非是增資擴產的單一路徑,而是堅持下活了提優升級這盤棋。托穩棋盤的,則是園區堪稱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
智能制造新重點
【鏡頭】支柱產業加快升級
今年1月,一批外資新項目接連在園區開業開工,園區先進制造業再添“新丁”。
今年1月18日,德國基伊埃集團流體設備及部件生產項目開工。基伊埃集團是食品加工行業最大的技術供應商之一,全世界四分之一的牛奶、三分之一的速溶咖啡、二分之一的啤酒由基伊埃加工而成。此次引入的新產線主要從事泵、閥門等尖端復雜的流體設備和部件的生產。
今年1月19日,飛利浦醫療影像中國高壓發生器生產線揭幕。作為全球健康科技領域的領導者,飛利浦加大在蘇州公司的投入,飛利浦蘇州公司2017年銷售達17億元。高壓發生器這條全球領先的生產線將為飛利浦影像診斷提供更完美和精準的數字化醫療解決方案,也將成為公司極具戰略意義的增長引擎。
【解析】招商親商工作領導小組對口聯系企業,盤活存量土地近20平方公里
經過多年發展,園區培育了電子信息、機械制造兩大千億級主導產業。近年來,園區主動對接“中國制造2025”計劃,搶抓全球價值鏈重構機遇,大力發展智能制造,促進工業化+信息化深度融合,利用外資加速制造業轉型升級。積極推動制造業向“制造+研發+營銷+服務”轉型,推動制造工廠向企業總部轉型,推動加工貿易企業向內外貿一體化轉型。截至目前,累計設立外資研發機構161家,經認定的省級總部機構36家,占全省的20%。
外資增資與區域產業發展規劃緊密結合,除了企業自身的發展戰略,靠的是園區牢牢把握住招商親商“生命線”。園區始終堅持先進招商理念,不斷豐富拓展招商內涵,注重創新招商方式方法。去年初,“蘇州工業園區招商親商工作領導小組”成立,由主要領導掛帥,重點抓好招商項目的研判、推進和決策,44名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對口聯系117家重點企業,切實做好項目落地后的一站式服務。
親商,需要的是多部門多維度聯動。借助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綜合試點試驗的契機,去年,園區探索“多規融合”新模式下的“零地招商”“退二優二”等利用外資新方式,盤活存量土地近20平方公里。比如,建立差別化土地資源分配制度,制定出臺工業用地二次轉讓、總部用地管理、產業項目用地管理等資源管理新辦法,首次實行工業用地彈性年期出讓,與新進企業簽訂產業發展協議等。去年新招拍掛工業項目畝均投入強度、產值、稅收分別超1000萬元、2500萬元和230萬元。
新興產業新亮點
【鏡頭】外資與自主品牌加速融合
2013年,微軟蘇州工程院成立,致力于攜手園區打造人工智能新硅谷,這里有研發人員近600人,是微軟全新的創新基地,深度參與Of?fice365、SharePoint、必應搜索引擎、智能硬件等產品的開發和運營。五年后的今天,當你走進蘇州工業園區微軟蘇州大樓,大廳里俏皮可愛的微軟小冰會通過語言、表情、動作等,不斷與你互動。小冰可以判斷人類是否已經說完他要說的話,在適當的時間回應,邊聽邊思考回答。這個由中國開發并走向全球的人工智能產品,目前擁有超過1億人類用戶,對話數據超過300億輪,成長速度驚人。
國際資本同時與園區本土自主品牌加速融合。2015年,美國禮來與信達生物的一單合作刷爆了朋友圈。根據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開發和商業化三個新型雙特異性腫瘤免疫治療抗體。這三個抗體均使用來自信達生物自主研發的PD-1單抗。其中,信達主要負責中國市場的生產與銷售,而禮來則主要負責海外市場。除了當時總金額超過10億美元的里程碑付款外,待藥物在海外進行商業化后,信達還將收到銷售提成和其他付款。這也是當時中國企業在新藥開發方面與跨國公司合作標的額最大的一次。
【解析】利用外資聚力創新創業,精準貼心服務助力企業成長
近年來,特色新興產業成為園區外資項目的主要增長點。生物醫藥、智能制造、航空汽車、新能源等產業發展勢頭良好,其中生物醫藥產業在新增外資中位居第一。就拿去年來說,在制藥和診斷領域全球領先的羅氏公司投資2.99億美元設立診斷試劑研發生產基地,全球最大的動物疫苗公司碩騰投資2.1億美元設立動物疫苗研發生產基地,強生再投資1.8億美元將新型縫合線產品首次引入美國本土以外地區進行生產和研發。
利用外資聚力創新創業,園區主動把握全球新科技革命發展機遇,在全球范圍引進創新技術、配置創新資源、集聚創新人才。越來越多的海內外人才把園區作為創新創業首選地,截至目前,園區累計引進國家“千人計劃”人才143人,其中創業類“千人計劃”人才57人,占全國7%,海外歸國人員近2000人。許多海外研發機構也紛至沓來,園區引進了牛津大學蘇州先進研究中心、哈佛大學韋茨創新中心、哈金森亞太研發中心、蘋果蘇州研發中心等國際頂尖研發機構。
本文由上海法鳴流體設備有限公司轉載發布。上海法鳴流體專業代理意大利CIMM進口膨脹罐,進口穩壓罐,進口壓力罐,進口氣壓罐,定壓補水裝置等在中國的銷售,歡迎訪問官網查詢具體產品信息。
面對外資的提優升級需求,園區堅持精準服務。去年,園區企業發展服務中心成立,搭建“兩個平臺”,助力外資企業成長。“企業通”服務平臺主要利用“互聯網+”服務模式,及時為企業提供審批、社保、政策、人才、節能減排、安全生產等服務,目前已覆蓋全部近4900家外資企業。企業信用平臺已涵蓋包括外資企業在內的4萬多家企業,信用數據共30多萬條,通過采集企業90個維度的數據,形成企業專屬的“信用身份證”。
此外,為解決海外高層次人才子女上學的后顧之憂,園區設立了全國首家海歸人才子女學校。去年又制定實施人才安居工程,一攬子系統解決人才安居問題,營造更加優良的人才發展環境。
產城融合新看點
【鏡頭】外資積極參與提升城市功能內涵
去年11月11日,蘇州中心正式啟用,這座展示蘇州城市形象的新地標以進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內涵、增強城市發展能級為己任。備受矚目的蘇州中心商場由新加坡凱德集團與蘇州恒泰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聯合開發,也是目前凱德華東地區體量最大的商業項目。該商場聚集了近300個入駐品牌,其中,凱德不僅攜30%品牌首進蘇州市場,還引進了近30家旗艦店,有效提升蘇州中心城市首位度。
同年3月,全球知名電子制造服務企業天弘集團將最大商務辦公點落戶蘇州。全球商務共享服務中心作為天弘的重要職能機構,為天弘集團全球子公司集中提供財務、供應鏈、人力資源和信息技術等服務和解決方案。
【解析】累計引進服務業外資項目2200多個,爭當優化稅收營商環境的橋頭堡
利用外資推動服務業發展,促進產城融合。園區至今累計引進服務業外資項目2200多個,實際利用外資77.2億美元。集聚外資銀行17家、保險機構16家、外商投資融資租賃企業47家,成為江蘇省外資金融機構集聚度最高地區。引進IBM交付中心、微軟亞洲工程院、強生財務中心等30多個服務外包高端項目,合同金額、離岸外包執行金額連續多年快速增長。引進普華永道、德勤、安永等一批高端專業服務機構和久光百貨、凱賓斯基、洲際等一批國際著名品牌,環金雞湖區域已成為長三角新興的高端商務集聚區。
助推外資企業深耕蘇州,園區一直把優化稅收營商環境作為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重要試點內容,對標世行《營商2017》報告,在新辦企業涉稅事項辦結、減少辦稅次數、縮短申報時間、降低總稅負、完善稅后流程等方面先行先試,對“四新經濟”探索包容審慎監管機制。自開展技術先進型服務業所得稅優惠政策試點以來,累計認定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60家,其中外資企業占比達73%,去年實現服務貿易免稅收入21.68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