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鹽的“四無”企業和落后產能淘汰整治正在蹄疾步穩推進中,緊固件作為“鐵海鹽”的傳統產業之一,由于其能耗高、污染大的特征,首當其沖地被列為整治行業之一。當不少低小散企業提心吊膽、疲于應付之時,海鹽的這家緊固件行業的“隱形冠軍”宇星螺帽卻穩如泰山,蒸蒸日上。這是為什么呢?本文由上海法鳴流體設備有限公司轉載發布。上海法鳴流體專業代理意大利CIMM進口膨脹罐,進口穩壓罐,進口壓力罐,進口氣壓罐,定壓補水裝置等在中國的銷售,歡迎訪問官網查詢具體產品信息。
走進該公司的車間,記者看到的景象和以往緊固件行業的車間完全不同,地面是環氧地坪,沒有一點污泥濁水,幾十臺智能化、自動化的生產設備正在作業,擺放得井然有序,一點也不擁擠。由于實現“機器換人”,一個車間內操作的工人也不多。車間的冷鐓機操作工唐蘭貴告訴記者,產品的質量全靠機器控制,機器內裝感應器,紅線一到藍線上面,機器自然就會停掉,這樣產品的質量好了,也減少了人工檢驗。
海鹽宇星螺帽有限責任公司位于縣開發區(西塘橋街道),創辦于1978年,是海鹽緊固件行業的“老字號”企業。近年來,該公司通過“機器換人”等轉型升級措施,不但轉出了效率、換來了效益,而且走上了生態環保的發展道路。
回憶起創業,宇星螺帽董事長沈家華仍歷歷在目。沈家華告訴記者,最早的宇星是一家鄉鎮企業,集體管理的單位沒有什么競爭壓力,當時整個海鹽也就兩三家緊固件廠。
“要活下來,就要改變,就要創新。”這是沈家華的座右銘。而從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開始,緊固件企業日漸增多,導致原材料價格不斷攀升、出口退稅下調、歐盟反傾銷……宇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和危機。沈家華說:“原有的優勢逐漸消失,原有的模式也已經走到頭了,要想‘活下來’,必須提高生產設備水平和勞動生產率。我們的定位就是要把螺帽做精、做特、做優。”
在企業不斷發展壯大的同時,宇星螺帽的綠色發展意識逐漸增強。十幾年前,宇星螺帽就花了18萬元用于清理企業生產所產生的淤泥,之后又開始改造生產車間,使得油氣分離。2014年,企業還投資560萬元,引進德國的除銹設備,用新型的物理除銹方式,代替原先的化學除銹方式,徹底消除了廢水、廢酸、廢氣等污染。
沈家華細算了一下,宇星螺帽自2015年至今,累計投資近9200萬元進行設備更新,不斷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質量。今天的投入就是明天的產出,大量的技術改造和環保投入,使得公司的效益也逐漸凸顯。2017年,全年產值達3億多元,同比增長了36%。
目前,宇星螺帽已成為國內規模最大、品種規格最齊全的專業生產六角螺帽的企業,年生產能力達4萬噸。這些年,宇星螺帽與一汽、二汽、伍爾特等國內外知名企業,都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生產各類汽標、風電、鐵路等方面的高性能螺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