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人的眼里,攀鋼集團礦業公司選鈦廠微礦作業區生產乙班班長熊將是個令人“羨慕”的人。他不僅獲得鞍鋼首屆勞模、攀枝花市高技能人才、攀鋼標兵、拔尖人才等多項榮譽,還有眾多徒弟。有人數了一下,他的“嫡傳弟子”就有9名,如果算上因為現場教學結下的師徒緣分,他的弟子就更多了。當然,最讓人稱道的是,他總結的幾個先進操作法每年可為企業創效數百萬元,再加上合理化建議與小改小革,每年又可為企業省下數百萬元的生產成本。本文由上海法鳴流體設備有限公司轉載發布。上海法鳴流體專業代理意大利CIMM進口膨脹罐,進口穩壓罐,進口壓力罐,進口氣壓罐,定壓補水裝置等在中國的銷售,歡迎訪問官網查詢具體產品信息。 熊將成為創效達人,這事還得從他總結“熊將細粒級鈦鐵礦浮選操作法”說起。
大難題,新產線倒逼操作法
2009年,為進一步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攀鋼決定加快推進選鈦廠二期擴能改造,從而提升鈦精礦年產量。
好事多磨。細粒生產線調試初期,質量指標波動大、穩定率不高,造成鈦精礦質量、產量不穩定。參戰人員想盡辦法調整參數,但效果不大。
“問題究竟出在哪里?”從礦研院高工到微礦作業區操作者都為此抓狂。
“有可能是我們的操作方法與新系統不匹配?!睆拇诌x作業區調入微礦作業區僅兩年的熊將,在參加微礦生產線調試工作時,漸漸感覺操作方法需要與時俱進。
著手改,產量提升創效明顯
怎么改,如何改?包括熊將自己心里都沒有譜。可他是個執著的人,為使新系統早日順行達產,他經常通宵達旦,每隔一小時就觀察一次浮選過程,從原料質量到原礦濃度控制,再到閥門刻度的調整、藥劑配比濃度。一年半的時間過去了,他整整觀察記錄了5000多次,終于總結出“一看、二摸、三準、四勤、五不準”的操作法。隨后,他將自己的操作經驗傳授給班組的每一名成員。
奇跡出現了。他帶領的乙班班產量從217噸飆升到316噸,最高時達到354噸,遠遠超出240噸的設計產能。
乙班的業績讓選鈦廠的技術人員感到驚詫:同樣的設備,不同的人操作就出現如此大的差別,原因何在?一個核心問題出現在眾人視線里:操作方法。
由此,熊將的操作法引起了選鈦廠的重視。熊將將原來僅靠經驗操作的方式轉變為科學合理的浮選操作模式,并不斷總結和完善,“熊將細粒級鈦鐵礦浮選操作法”在微礦車間開始推廣。初步估算,該操作法在生產中產生的經濟效益一年可達600萬元。至今,該操作法已為選鈦廠創下3000多萬元的效益。
不自滿,降本增效無悔無怨
創新之路只有起點,沒有終點。當新系統順行后,熊將又開始琢磨如何讓新系統經濟運行。2013年2月,乙班遇到了難題。由于原礦性質粒度變粗,導致鈦精礦選別難度增加,鈦精礦產量和指標開始走下坡路。怎么辦?熊將召集全班人員獻計獻策。經過不斷嘗試, 熊將終于發現采用輕酸操作不僅可以降低硫酸使用量,增加產量,每年還可降低成本50萬元。
之后,熊將又分別針對原礦組織、細磁二段操作、掃磁機操作等方面進行分析研究,總結出新的操作方法。2016年,熊將又總結歸納了“熊將細粒浮選先進操作法”,年創效100多萬元;提出了“控制捕收劑消耗,降低鈦精礦單位成本”新操作方法,通過分段加藥,增設捕收劑流量表,一年直接降低鈦精礦成本163.78萬元。
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熊將不斷總結出的操作方法和一組組降本增效數據,包含了他努力拼搏的心血和汗水……
新攀鋼寄語
在攀鋼面臨困難的時候,要靠每名職工用自己的一雙手把利潤掙回來。我將立足崗位,帶領身邊職工緊緊抓住今年鈦精礦有利的市場機遇,多增產、多創效,為新攀鋼建設創造出新的業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