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經全國鋼標準化委員會批準,全國首個“特殊鋼國家標準研發工作站”在西王集團揭牌成立,標志著西王特鋼通過工作站承擔起了特殊鋼國家標準研發和制修訂工作的重任,開創了歷史先河,走在了行業前列,為西王特鋼的科技創新搭建了更為廣闊的平臺。揭牌儀式上,西王特鋼與冶金工業信息標準研究院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以“特殊鋼國家標準研發工作站”的建設為核心,助力特殊鋼新品研發和標準制定,努力將工作站打造成山東省標準化創新示范平臺,并全面推進標準國際化進程,為高端裝備材料國產化和落實國家《標準聯通共建“一帶一路”行動計劃(2018-2020)》作出貢獻。本文由上海法鳴流體設備有限公司轉載發布。上海法鳴流體專業代理意大利CIMM進口膨脹罐,進口穩壓罐,進口壓力罐,進口氣壓罐,定壓補水裝置等在中國的銷售,歡迎訪問官網查詢具體產品信息。
據專業人士分析,特殊鋼國家標準研發工作站在西王揭牌,可以快速轉化中科院的科研成果,打造以先進標準引領企業高質量發展的“西王模式”,標志著西王特鋼的標準研發、科技創新、轉型升級得到了國家鋼標準化委員會的充分認可,對于提高企業技術標準研制水平,引領行業標準化建設,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實現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儀式上,冶金工業信息標準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馬軍與濱州市委副書記、市長崔洪剛共同為“特殊鋼國家標準研發工作站”揭牌。冶金工業信息標準研究院副院長、全國鋼標委副主任委員馮超與西王特鋼總經理張健在《戰略合作協議書》上簽字。冶金工業信息標準研究院標準所所長、全國鋼標準化委員會基礎委員會秘書長戴強,世界金屬導報報社副社長張京萍,國際標準化組織鋼技術委員會鋼軌、車輪及配件分委會秘書長劉寶石,鄒平縣委書記皮臺田,省市縣有關領導,西王集團董事長王勇、總經理王棟,以及國內近30家主流媒體出席儀式。
高質量研發特殊鋼標準 全面推進國際標準化進程
冶金工業信息標準研究院副院長、全國鋼標準化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馮超宣讀鋼標委關于成立“特殊鋼國家標準研發工作站”的批文,西王特鋼技術副總、全國鋼標委委員張成連宣讀特殊鋼國家標準研發工作站章程。據了解,特殊鋼國家標準研發工作站旨在積極落實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以及新材料產業發展的戰略部署,依托中科院技術入股西王特鋼在特殊鋼領域的研發實力和上下游產業鏈條,高質量研發特殊鋼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團體標準,共同推動區域內特鋼企業、上下游合作企業研發和應用特殊鋼先進標準,帶動鋼鐵企業及下游產業標準化工作提升,全面推進標準化體系建設,加快產品轉型升級,助推企業高質量發展。
工作站將與國際標準化組織鋼技術委員會“鋼軌、車輪及配件”等分委員會秘書處密切合作,開展鐵路鋼軌及配件等高端制造用鋼新材料國際標準研發和主持制修訂工作,為國際標準化組織鋼技術委員會“鋼軌、車輪及配件”分委員會秘書處在山東設立工作平臺創造條件。在此基礎上,工作站將全面推進國際標準化進程,將更多的特殊鋼新產品和先進技術指標形成國際標準。
冶金工業信息標準研究院院長馬軍表示,我國標準化工作當前正處于改革發展的重要時期,進入了新的歷史階段,中國將積極實施標準化戰略,以標準助力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堅持標準的先進性、有效性和適用性,以標準全面提升推動產業升級,促鋼鐵企業高質量發展。此次全國首個“特殊鋼國家標準研發工作站”落戶西王,正是希望借助西王特鋼在全國特殊鋼新材料產業形成的技術優勢,充分發揮“標準化+鋼鐵產業”的作用,助力特殊鋼標準的培育和發展,同時形成一批具有重大影響的國際標準,為推動標準聯通共建“一帶一路”行動計劃的實施提供有力支撐,為我國產業引領國際化發展提供標準支撐,促進中國裝備和優勢產能“走出去”。
濱州市委副書記、市長崔洪剛、鄒平縣委書記皮臺田分別講話,對全國首個“特殊鋼國家標準研發工作站”在西王集團揭牌成立表示祝賀,認為這不僅是特鋼企業以創新模式實現產品轉型升級的重大實踐,也對當前山東省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起到了積極的示范效用。表示,一直以來,西王集團在科技創新、標準研發等方面成果豐碩,走在了行業前列,為產業升級、科技進步、區域經濟繁榮作出了突出貢獻。此次雙方的合作,符合十九大關于深化科技創新體制改革的精神,符合新舊動能轉換的政策,符合國務院關于同意山東進行國家標準化綜合改革試點工作的要求。希望企業搶抓歷史機遇,積極承擔特殊鋼國家標準的研發工作,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縣政府將為雙方合作營造良好環境、提供優質服務,助推雙方合作早日開花結果,不斷推進特殊鋼國際標準化進程,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
主持特殊鋼國家標準制修訂工作 助推鋼鐵行業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西王集團大力實施標準化戰略,以標準提質量、塑品牌,助力新舊動能轉換,提高發展質量,以標準化建設推動企業發展和行業進步。企業先后主持參與制定了特鋼、果糖、葡萄糖、玉米油等產品的國家標準15項,行業標準20余項,地方標準2項,標準化建設成為了推動企業創新發展、動能轉換的重要引擎。西王特鋼通過加強科技創新和與中科院、鐵科院的合作,在軌道交通用鋼新材料、國家重點工程用鋼、海工用鋼等多領域實現了重大突破,先后參加國家標準修訂3個,參加行業標準修訂3個。針對我國海洋工程用特鋼品種國產化率不到40%的現狀,西王特鋼與中科院聯合下游企業研發出替代進口的海洋鉆采用特種鋼新材料系列,已申請立項國家標準,填補了國內海洋鉆采裝備特種鋼標準的空白。目前正在與國際標準化組織“鋼軌、車輪、及配件”分委員會秘書處聯合研發特殊鋼新材料的國際標準,將西王特鋼高速重載高強度鋼軌新材料先進技術指標形成國際標準,使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材料鋼軌以技術質量領先的優勢,進入國際市場。
西王集團董事長王勇表示,國內首個“特殊鋼國家標準研發工作站”落戶西王,這是對西王特鋼行業地位的認可,將大大提升西王特鋼的行業話語權,使西王特鋼逐步占領特鋼產業競爭的制高點,對帶動特鋼行業發展具有引領和示范效應。隨著鋼軌項目的實施,西王特鋼打造先進軌道交通用鋼新材料產業基地,特殊鋼國家標準研發工作站的設立和建設,將成為引領行業發展的風向標,成為產業標準制定的主導,將推動西王特鋼走在行業前列。同時,西王特鋼與冶金工業信息標準研究院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企業對外合作戰略發展平臺增加了新的力量。雙方將不斷創新合作平臺,拓寬合作范圍,努力打造產學研合作的新樣板。西王集團將以此為契機,大力推進標準化戰略,加強科技創新力度,打造特種鋼新材料基地,爭創行業標準的“領跑者”,努力打造“西王標準”,為全面推進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推動高端裝備材料國產化和落實國家標準聯通共建“一帶一路”行動計劃作出貢獻。
打造新舊動能轉換“樣板” 推動高端裝備材料國產化
黨的十九大報告作出了“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大部署,強調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吹響了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號角,對科技創新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山東省加快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動員大會提出了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聚焦聚力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中科院技術入股西王特鋼,用特鋼新技術全面提升企業產品品質,高起點研發和生產特鋼新產品,推進企業向高端裝備用鋼領域轉型跨越。特別是在環保方面達到了超低排放標準,從山東省省控及以上重點監管企業廢氣自動監測數據看出,西王特鋼燒結機頭排放口顆粒物穩定達到10mg/m3以下,顆粒物排放濃度遠低于《山東省鋼鐵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DB37/990-2013)限值要求(20mg/m3),同時各工序污染物實際排放數值遠低于國家特別排放限值要求,實現了超低排放,積極打造綠色環保、節能低碳的綠色、智能企業。
當前,西王特鋼通過與中科院、鐵科院等科研院所進行深入合作,成功研發了鐵路貨車和地鐵車輛用車軸鋼坯、鐵路重載貨車用新型集成制動梁方鋼、高速重載高強度鋼軌等先進軌道交通用鋼,以及風機主軸、風電法蘭、高端模具鋼、高端船用柴油機曲軸鍛坯等近120個特殊鋼品類。西王特鋼和中科院聯合研發出以西王首字母命名的高壽命軸承鋼XWLNXP001、XWGCr15A新材料,以及替代進口且獨家向鐵路供貨的重載貨車制動梁XWQ460EDZZ、XWQ470E新材料等近10種,涉及鐵路用鋼、海洋工程用鋼、工模具用鋼等多個行業,日益形成了高端特殊鋼市場的“西王系”,為西王特鋼利用自主知識產權及核心技術實現產業轉型升級打下了堅實基礎。
如今,以西王特鋼為基地,與軌道交通、海洋工程、高端模具等領域的制造企業——中國中車、中國中鐵、中國鐵建、中石油、中國一拖、天潤曲軸、伊萊特重工等聯合,形成了高速重載高強度新材料鋼軌、高速動車車軸、高均質大型柴油機曲軸、大型風力發電用高端風機主軸、大型壓力容器優質鍛件、高品質海洋平臺寬厚板、高性能模具鋼產品等多個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鏈條,為企業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實現綠色和智能制造、及向高端裝備制造業轉型提供了重要支撐。